初探Lombok并拒绝它

前言

在一个GitHub项目发现它使用了Lombok这个工具。没见过所以了解一下, 但是发现还是不太好用, 于是摒弃之。但好歹记录一下。

介绍

Lombok是一个可以大量减少代码的工具, 通过Pluggable Annotation Processing API的方式解析注解, 在编译期class文件注入gettersettertoString等等诸如此类的代码。

准备工作

  1. 开发工具IDEA
  2. 在IDEA中安装Lombok Plugin插件
  3. 导入org.projectlombok.lombok

示例

Lombok通过注解生效, 官方注解列表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@Getter
@Setter
public class User{
private Long id;
private String name;
}

public class MyTest() {
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User user = new User();
System.out.println("自动生成的方法:" + user.getId() + "," + user.getName());
}
}

为什么摒弃它

  1. Lombok具有太强的侵入性
  2. 失去了封装的意义

具有太强的侵入性

我在第一次接触到到带有Lombok项目的时候, 编译报错, 虽然我导入了Lombokmaven地址, 但是仍然提示找不到getter方法。
点进去一看, 发现根本没有getter方法, 只有一个@Getter注解。

也就是说, 一旦你使用了Lombok, 所有编译你代码的人都必须使用Lombok编译, 传染性、侵入性太强

失去了封装的意义

更重要的是, 面向对象
如果我们只是不想写gettersetter方法, 不如就直接将field设置成public
长久的写重复的gettersetter方法已经让人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写, 只知道大家都是这样写, 以前都是这样写, 所以这样写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public void setName(String name) {
this.name = name;
}

public void setName(String name) {
switch(name) {
case "admin": this.name = "I am admin:"+name; break;
case "user" : this.name = "I am user:" +name; break;
}
}

第二个setter方法, 封装了逻辑操作, 和第一个方法不同, 这就是setter方法的意义。